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

更快 更强 更好!

来源: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发布时间:2023-08-31 08:29:15

去年4月开工建设,6个多月便建成投产,8个月实现盈利……今年7月,中润新能源(徐州)有限公司迎来了又一个“高光时刻”,历时一年多,公司全部产线建设完成,满产后年产能可达到14GW。

在徐州高新区,高速奔跑的,岂止中润新能源一家。


(资料图)

不到一年时间,普达特半导体设备(徐州)有限公司就完成了新品“三新发”——去年12月,创新CUBE半导体单片清洗设备在徐首台套出货;今年5月,业界首创的双层链式机NIAK4光伏设备平台在徐首台套出货;8月8日,OCTOPUS半导体单片清洗设备平台在徐首台套出货。

紧紧围绕做大做强创新产业集群,徐州高新区全力以赴抓项目、强产业、优服务、提效能,拉满弓、上满弦,决战三季度、跑出“加速度”。

速度,没有最快只有更快

项目建设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稳定器”“强引擎”。项目建设的加快推进,势必使发展的航向更稳,引擎的动力更强。

在徐州高新区,项目建设没有最快,只有更快。

中润新能源(徐州)有限公司是由江苏中润光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一家太阳能光伏企业。落地徐州高新区6个月,即建成投产。去年年底,企业实现盈利,实现了当年建设、当年投产、当年入规、当年销售收入过亿的目标。今年上半年,实现产值31.7亿元,销售收入28.3亿元。随着7月底全部产线的建设完成,中润新能源的发展将进一步提速,向新目标大跨步前进。

快,在徐州高新区,已成为项目建设推进的“标配”。

去年2月,普达特签约后即开工建设,5月建成运营。项目高速推进,让普达特实现了签约6个月首台太阳能设备出货,11个月首台半导体设备出货,创造了国内半导体设备企业发展的最高速。

“去年一年,拿到了80台/套太阳能及半导体设备的订单,多个产品已成功完成出货。今年上半年,销售收入实现过亿。” 普达特半导体设备(徐州)有限公司董事长刘二壮告诉记者。

快,带来的是发展势头的好。

项目快速推进的带动作用,在徐州高新区四大产业集群中均有明显表现。

仅以汽车与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为例,2023年上半年,徐州高新区汽车与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链重点企业实现产值205亿元,同比增长35.6%。徐工汽车新能源重卡上半年销量突破1900辆,同比增长45%;美驰车桥在越野起重机、全地面起重机、大吨位叉车、堆高机等方面的研发正全面替代进口品牌凯斯勒;云意电气车用智能电源控制系统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占有率不断攀升,并以每年5%-10%的速度实现进口替代,已经成为细分行业里面的隐形冠军。

创新,没有最强只有更强

去年9月落地徐州高新区,仅几个月时间,江苏晶英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便实现了“攀峰”。其主打产品蓝宝石光纤几度突破产品性能“极值”,成为全球唯一可以批量提供30微米量级单晶光纤的高新技术企业。

锚定科技创新的最高峰,徐州高新区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全国、全球唯一的创新产品。

作为晶英光电的供应链企业,江苏中红外激光应用技术产业研究院正不断进行技术“首创”。

“目前,我们在两微米波段掺铥光纤激光器方面已实现单纤千瓦的高功率激光输出,是全国首创技术,主要应用于玻璃、塑料等非金属材料切割、钻孔、焊接以及特殊材料的精密加工,在光伏、半导体、医疗、汽车、3C行业都有新的应有,其产品性能指标超过国际禁运标准的数百倍甚至上千倍,实现了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未来我们有信心将更多的研发成果实现产业化。”江苏中红外激光应用技术产业研究院科技副总王飞说。

中科宝溢视觉科技(江苏)有限公司落户徐州高新区,带来了全球第二台、国内第一台无接触成像设备,不依赖其他成像介质,通过微通道矩阵光波导平板重构光场,实现空中成像;由必安仕安防科技打造的智能化主动预警设备,应用于道路养护施工作业、路政巡查等领域,填补了路端主动化预警的空白,已应用于中国路桥肯尼亚项目;由工大三森科技自主研发的智能换绳车,采用世界首创双无极链直线输送技术,实现了从手工半机械化作业到全自动智能化的转变,与国外技术相比,换绳效率提高75%,成本降低60%,完全替代了进口……

在徐州高新区,科技创新没有最强,只有更强。

一条S形的大走廊如今正在加速串起徐州高新区科技创新的进阶之路。 这条科创大走廊以中国矿业大学、江苏师范大学、国际学术交流中心等为核心,充分整合空间资源,高标准建设360万平方米的科创载体,其中众创空间、孵化器100万平方米,加速器60万平方米,产业化园区200万平方米,集聚30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个国家级研发平台、3个国家级孵化器、118个省级研发平台,领军人才和专业人才超过20000人。

“科创大走廊不是将创新要素简单进行物理性质的聚合,而是让这种聚合产生化学变化,释放出更大的创新效应,未来,这里将瞄准产业链技术难点,深化校企地合作,不断实现核心关键技术的新突破。”科创大走廊办公室负责人陈不染表示。

服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去年5月着手扩建,如今,在徐州天成自控汽车系统有限公司一期厂房内,一条高规格的聚氨酯发泡生产线已进入最终的调试和试生产阶段。

2021年,天成自控一期项目正式投产,当年销售额实现了1.02亿元。去年,在新能源汽车整体行情低迷的情况下,天成自控年销售额稳步增长,全年销售额达到1.12亿元。今年,项目建设的“红利”持续放大,上半年已完成销售收入8400万元,比去年同期净增37%。

一期项目的进展顺利,得益于徐州高新区的细致服务。

“以前,我们生产座椅需要的塑料件要从浙江总部运过来,一车的物流成本大概在12000元左右,一车原材料能够配套300台座椅产品。如果能找到本地的配套厂家,按照我们现在的生产能力,一天仅这一项就能节省开支12000元。”徐州天成自控汽车系统有限公司总经理陈石其说。

在现场调研时得知企业的迫切需求后,徐州高新区领导主动揽下了帮企业寻找合适配套生产厂家的工作,“没过多久就帮我们牵线搭桥园区内的徐州光鼎塑业有限公司,目前双方形成了良性合作,本土化生产使得企业的营利能力有了明显的提升。”陈石其告诉记者,同类的新项目建设周期一般在3年左右,但徐州高新区对项目实行包挂制,推动企业在项目建设上一直朝前赶。一期项目的建设速度,也打动了集团总部,把周边地区的一些项目陆续转移到徐州,使得徐州工厂日益成为区域性的生产基地,总装流水线从原先的3条扩建到5条,同时扩建了发泡等先进生产线,不断延链补链强链。

为了帮助企业尽快走上发展的快车道,徐州高新区对落地项目推行班子成员包挂和重大办专业服务“双轮驱动”,健全“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各职能部门通力配合,及时协调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提供全方位、全天候、全周期的优质服务,通过资源要素提前谋划,关键节点提前介入,为项目加速建设提供全方位、全过程、保姆式服务,保障项目及时投产、达产、满产。

决战三季度,速度与激情在徐州高新区迸发出发展的新活力。

“下一步,徐州高新区将围绕四大主导产业以‘建链’‘补链’‘固链’‘强链’为抓手,着力抓龙头、引链主、聚核心,形成上中下游配套的产业集群,加快项目建设速度,推进企业培育提质增量,加速技术驱动创新发展,不断优化环境保障机制,奋力扛起‘两高地一示范区’的光荣使命。” 铜山区委常委、徐州高新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戴雷表示。

上一篇 下一篇
最新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