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严重怀疑,给我推送信息的大数据平台是根据我三姑六婆的口味来的,所谓到什么年龄了说什么样的话,一直在给我推送买房结婚相亲的相关要素。
我前几天还看到不少宁愿背负巨额贷款也要买房的。
(资料图片)
一个和我年纪相仿的小伙儿被家里人要求买房,月入六千的他背负着百万房贷,他迫于压力下班后还要去摆摊赚钱。
为了还房贷,这个男生每天从早干到晚,可以说没多少休息时间。
整个人就像个陀螺一样转个不停,像上了发条的橙子一样被榨干,根本没多少休息时间,何来生活质量可言,但即使这样还是要买房。
也有人说自己不想做这些麻烦事,结果还被父母逼着买房的。
为什么呀?有些人还喜欢说有压力才有动力,以此成为自己做事的信条,但这个时候这句话的魔力就失灵了。
我今天看《反脆弱》讲到压力一段觉得很有道理:
压力有两种类型,而有一种类型是对人们有害的,也就是类似税务、贷款等会给人持续且温和缓慢的压力的事物。
这些事情没有给你足够的休息时间缓冲,就像上图摆摊还贷的小伙子,在他可预测的未来里,你需要每天都为结清贷款而努力,甚至焦头烂额。
这有点像很残酷古老的水刑,将你的口鼻用毛巾捂住,让水缓慢冲到你的脸上直到你窒息。
另一种压力会对人有益,比如你在林荫小道散步,出乎意料的是有一只老虎冲你扑过来。
于是你不得不拼了老命去逃跑躲避,你绞尽脑汁思考自己应该往哪个方向跑,思考要不要爬到树上或是跳到河里,甩脱老虎后你进行长时间的休息来恢复体力,你会发现自己的身体比之前强壮得多。
你在这段时间的运动或许比你在健身房进行无休止的重复运动要高效得多,你在变化多端的自然环境中生存,可以轻而易举帮助你减下多年来囤积的脂肪。
在我的理解里,后者压力给人的益处恰恰来自于变化与不确定性,就像你在自由市场不断生产产品来试错,直到调整出最佳的产品一样,在不断变化的过程里,你因这份压力变得更加强壮。
这显然与背负巨额贷款买房完全不同,贷巨款买房的人不敢尝试摸索未来的无限可能,宁愿把未来长时间明确套牢在一个无休止重复的还贷计划里,认为自己可以从这种可预测性的计划中收益,但一般都是更头疼。
你几乎没有试错的可能,而且很可能也没这种动力和激情,因为你不管对或错,你都需要稳定还款,有点像有的人一辈子都结束不了的疲软婚姻,给人悲观绝望的感觉。
这种思维模式可能归结于我们从小到大的教育模式,固定的时间上课、写作业,给你各种课程表、计划表,让你不断通过按部就班的方式完成小学、中学、大学,有的人继续延续这种生活去上班,厌倦的人管自己的身份叫社畜。
而这有点像慢性疾病的压力却在被一些人有意赞美,就像鼓励人去忍受荨麻疹一样,让人对发红发痒的部位视若无睹,强忍住内心的郁闷,并且声称这份压力对自己益处很大,比如让你忍受重复无聊的课程作业、健身房运动、还款还贷。
我看到很多学生、白领在这种上学、工作环境下精神变得萎靡,或许就是因为这一套并不能真正让人收益。
而习惯这种行为模式的人继而会被影响思维模式,比如习惯不加思考就听从他人指挥,严重点的就是在出现地震的时候,被人命令老实待在房门里面也会乖乖听话等等。
而在这样的压力下很难内心真正强大,反而非常脆弱,这种脆弱很难使自身收益,更多会让他人获利。
这就是为什么我宁愿长期租房,也不要被背负巨额贷款买房,不仅因为这完全打乱我长期的未来计划,还会大大限制了未来的多样化可能,让我因此变得好控制。
就像我相信人们会喜欢变化多样的生活,和人本身会有多样化的情绪一样,在你悲伤流泪的时候就放肆痛哭,不会有人告诉你有这样的情绪不对,应该有另一种情绪,并且需要你吃药来解决消极情绪(除非真的特别严重)。
以及说起内心强大,我今天理解到什么才可以让人的内心真正强大,就是你需要不断习惯会变化的人生。
就像《反脆弱》里说的,你需要通过不断理性地试错,来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使自己更加收益,以及不关心未来结果的多种可能性,并且认为大多数结果都会对你有利。
让不惧怕改变的生活里接受的压力来使自己更强大,就像你节食的时候,身体首先会消除坏的细胞,来让身体生出新的健康的细胞代替。
贷巨款买房在我看来就像慢性胃炎一样,让人难以忍受。所以当我的三姑六婆真的来劝我这些那些的时候,我就头也不回地赶紧走。
我仔细回顾了我之前的人生,刚毕业也才两年,而两年前的十几年里,我过得都是被规划好的生活。
而现在,没有什么比让我脱离这些规划目标、过上充满变化和激情的人生更值得去做得了。